夏炎德(1911-1991),上海人。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民建创始发起人之一,中央执委。193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系。1935—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进修经济史,师从罗宾斯教授,并深受哲学家罗素、经济史学家托尼的影响。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他中断博士学业回国,历任暨南、东吴、沪江、大夏、四川、中央、复旦等大学经济学教授,1945年后一直在复旦大学任教兼经济研究所导师。主要著作有《法兰西文学史》《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欧美经济史》《经济学之数量研究论》《理论福利经济学》《高级印度史》《文艺通论》等。
─
经受东西方优秀教育的夏炎德研究视野极为广阔,
造诣精深,
一生发表的著作、译著、古籍整理等研究成果可达数百万字。
─
1978年9月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迎新会上的夏炎德教授有着与同时代其他人与众不同的着装风格:金边眼镜,西装笔挺,授课时总会拎着一个小皮包,派头十足,“一看就是留过洋的人”。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教授、泛海书院常务副院长严法善回忆见到夏炎德教授的场景。
这一猜测的确是对的。1931年,20岁的夏炎德考入上海暨南大学西洋文学系,后又转入经济系学习。在完成学业同时,他还从事着文学相关的写作,于1932年出版《法兰西文学史》,1933年出版《文艺通论》。卓著的学术成果使他深受学界赞誉,并在校方资助下于1935年秋进入伦敦大学政治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就读经济史硕士。抗日战争爆发后,忧心家国的夏炎德中断学业,于1938年归国,先后前往暨南、沪江、东吴、复旦等大学任教。直至1988年离休,50年教学生涯,他一日不曾倦怠。
经受东西方优秀教育的夏炎德研究视野极为广阔,造诣精深,一生发表的著作、译著、古籍整理等研究成果可达数百万字。1937年,他翻译出版了瑞典经济学家卡尔·古斯塔夫·卡塞尔的《经济学之数量研究论》,这是最早引入国内的计量经济学著作之一。
在世界经济研究方面,他的成果丰厚。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显征兆,战争阴云密布,法西斯国家鼓吹舆论,说自己的国家生产原料不足、市场狭隘、人口过剩等,希望以此为契机重新分配殖民地。日本军国主义者也在海外宣传、强调自己的经济困难,美化本国的侵华行为。正此时,夏炎德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弭战策》的长文。这篇长文畅论国际经济问题解决的正当途径,毫不留情地驳斥德、意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非分要求,并痛批其后似是而非、牵强附会的经济理论。
1941年,他还应《学林杂志》之约撰写了《世界战争与世界经济的趋势》一文,进一步认为战争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的解决更为困难,解决国际经济问题自有正当的途径,“惟有实行合理的分业,自由贸易、投资与移民,扩大为全世界的自给自足,自存共存,才能真正消除各种战争的原因而树立永久的和平”。
在我国的经济史研究上,他更是一位开拓研究领域的泰山北斗。他是国内最早意识到经济制度问题研究重要性的少数学者之一,在他看来,经济制度是20世纪文明的中心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应作为经济学家与社会思想家的重大课题。他强调,“资产阶级学者过去回避这个问题,目的在于维护现行制度,将其视为当然而不可更改的;现在因为这个制度破绽百出,不得不予以重视;美国制度学派重视经济制度的研究,但他们对于应采取何种制度却无具体的主张。”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尚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夏炎德首先在他任教的大学中开设这门新课,并鼓励学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最早的文章《论经济制度之研究》于1943年发表在《经济论衡》创刊号上。
1948年,夏炎德所著的《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原书稿成于1940年,应《学林杂志》之约而著,因战乱而搁置。他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和世界近代经济思想变迁的背景下,论述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这一大转变时期的中国经济思想,全书分为绪言、清代重臣的富强政策、驻外使节的洋务献议、维新志士的变法理想、官商巨子的实业方案、革命领袖的民生主义、结论,共计七章。
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著作,现在仍然是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必备参考书。实际上,这部著作不仅精辟透彻地总结了我国近代革命领袖等人的经济思想,更对其加以串联,立足于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叙述、解说我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在我国时代新旧交替、思想穷变之际,这一经济思想史开拓性的成果为国民经济的改造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欧美经济史》则是夏炎德晚年的重要著作。在其古稀之年,夏炎德花费三年时光,“以中国人的眼光观察,用我们自己惯用的文字表达”,对西方国家自古至今长期发展的经济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全书篇幅宏大,共计六十余万字。为了早日出书,夏炎德曾夜以继日地校阅清样。这部以东方本土视角观察论述西方经济史的鸿篇巨著,是他晚年呕心沥血的成果,也是我国研究西方经济成果丰赡的里程碑。
虽然夏炎德学贯中西、成果丰硕,有着极高的学术声望,但他从不因此而自矜自傲,一刻也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严法善的记忆中,夏炎德为人“很有绅士风度,比较随和”,每次见到同学都会很客气地打招呼。
夏炎德的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教授郑备军回忆,夏炎德晚年时,有一次陪夫人出游4天,但他仍然坚持先请假,并后续尽快补上空缺的课程。曾有人请夏炎德做主编和翻译工作,但均被他婉拒,问其原因,说是注意力在学术著述,顾不过来。他哪怕是校对都亲力而为,除非是政治任务,其余著述均独立完成,这是他一贯的作风。郑备军说:“夏先生天赋极高,又勤奋好学,正是所谓的‘天才’。”
夏炎德留给后世的远远不止其百万字的著述,他的经历和风骨,如同静水深流,默默地涵养着一代代年轻的复旦人。风骨何在?生命不息,求索不止。
文∣ 李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