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China)官方网站-BOB SPORTS

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 / 正文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九——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11-11-07  浏览次数:

2011年10月25日下午15:15—17:00,经济学系在经院514会议室举行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李明博士主讲“基层控制与中国农村居民的选举参与”。经济学系副主任高帆老师主持了研讨会,经济学系的各位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与经济转型相伴随的政治发展越来越引发关注,其中农村自治选举的运行情况更是引发了国内外的高度瞩目。以往的学术研究也对中国基层自治选举的作用给予了众多的肯定,且中央政府也在致力于推动选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但在选举制度有赖地方政府负责实施的背景下,基层因多种动机而对选举实施某些控制,这使得中央政府对基层民主制度的意愿供给与地方的实际供给不符。

基于上述实际情况,李明博士借鉴基于群体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投票模型,首先从理论上考察选举控制对居民投票决策的影响,并由之总结出待检验假说:选举控制程度的增加将导致居民投票参与概率的下降。李博士接着分析了这个现象产生的制度背景。中央政府在针对农村自治的制度供给之外,还设置了一些管制任务有赖地方政府来实施,由于民主治理可能弱化管制能力,中央政府权衡之后往往会默认基层政府的选择背离制度供给的初衷,造成法律意义上的软约束。同时,由于中央政府缺乏必要的信息,地方政府还附带汲取了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资源,进一步加重了农村负担。基层政府对选举的控制在逐步转移到对当选人任职和财务审查的同时,也转移到村民代表的选取上。同时,由于村日常工作的运行按规定也受村民代表会议的约束,村两委也参与了对村民代表选取的干预。

利用中国全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2005)提供的大样本观测数据和多变量逻辑斯特模型,李明博士采用了不同方式定义选举控制变量,对中国农村居民村委会选举投票的参与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与以往学者研究的不同点在于,李明博士将居民报告的结果区分为未投票、被动投票和主动投票三类,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就立法的意图而言,村民代表会议的设置是为了确保居民对村重大事务的决策和权力运行的约束,村民代表被指定的事实能体现出基层对选举后村庄权力运行的控制,同时也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李博士把对基层选举控制的定义集中在村民代表的选取上。通过采用多变量逻辑斯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相对于不参与投票来说,一旦居民认识到存在选举控制,他主动或被动参与投票的概率都将下降。至此,本文的假说得到证实。

最后,李明博士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进一步讨论。他指出,究竟是高选举参与率好还是低参与率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对这样的争论,我们必须审慎对待,因为中国当下仍处于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阶段,基层选举中未投票和被动投票居民占比都非常高,由于不主动投票很可能是因为感觉到基层过多干预选举,当选人即使当选也无法执行自己偏好的政策,因而选择缺席。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层自治目前已对农村的治理发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中国农村也在借用村庄内的网络来凝聚力量和影响官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倾向性,以改善所在村庄的经济治理情况。换言之,目前的中国仍处于正式的问责体系和社会网络共同参与治理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政治治理方式,仍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重大主题。

在李明博士的学术讲座结束之后,焦必方老师、周翼老师、孙大权老师、高帆老师、冯剑亮老师等就相关问题与李明博士进行了交流,包括分省区的农村人大代表产生差异、以及村“两委”对农民利益的代表性问题等。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