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China)官方网站-BOB SPORTS

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 / 正文

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第197期:Industry Mobility and Regional Growth

  发布日期:2009-04-04  浏览次数:

2009年4月7日下午13:30-15:00在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710会议室,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吴建峰博士报告了他所做的一篇论文,题目为“Industry Mobility and Regional Growth”,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钊教授主持,陆铭教授、寇宗来、封进副教授、姜建强老师以及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的部分学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吴建峰博士从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领域——新地理经济学——谈起,提到地理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地理的密度、流动以及整合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增长,并指出中国,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可以从新地理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之前对中国地区间差距扩大的研究都是从各地区的外在因素进行研究的,但也有可能是由内在因素导致的,吴建峰博士从流动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地区间差距扩大,并集中分析工业流动的两种要素、中国工业流动的趋势以及流动的两种要素作于与地区间差距扩大不同的角色。

首先,他给出了新地理经济学中区域发展的两个前提:一是工业积聚的增加导致区域分化;二是工业生命周期假设平衡的地区间发展是由技术改变带来的。在我国,工业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方面,由经济改革或由成熟技术带来,并且工业流动见证了工业生命周期过程或积聚的增加。

接着,吴博士给出本文的分析框架。他主要是在Dumais et al. (2002)分析美国工业流动的框架上进行改动,并将改动之后的分析框架运用到中国的工业流动上。在Dumais et al. (2002)的分析中,地区工业积聚的变化等于地区工业平均的变化与工业流动之后,吴博士将工业的流动堪称被解释变量,从而考察地区工业平均的变化以及工业积聚的变化对工业流动的作用。吴博士运用我国自1980年到2005年25年间28个省市23个工业部门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数据,在Dumais et al. (2002)的框架下,分析了我国地区工业平均的变化以及工业积聚对工业流动的作用。结论是我国1980到1990年之间,在我国工业流动中,地区工业平均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在1991-2005年之间,地区工业集聚占主导地位,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发展是一致的。

在讲座之后,部门老师和学生与吴建峰博士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分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