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China)官方网站-BOB SPORTS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前沿 / 正文

前沿 | 李志远等:中国的房价与贸易顺差:跨期方法

  发布日期:2020-09-23  浏览次数:

文章简介

高房价和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长期存在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中,也因此成为理论界与政策界关心的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抓住全球化的浪潮,在外向型发展战略和“两头在外”贸易模式下,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特别是在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顺差开始扶摇直上,2007年贸易差额占GDP比重达到7.53%的高峰。与此同时,自1998年中国住房市场商业化以来,房价日益攀升,居高不下。2000年至2015年中国住宅房屋名义平均售价翻了两倍多,住宅销售均价增长率基本保持在5%以上。高房价与贸易顺差仅仅是因为偶然因素从而同时出现,还是在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未知的因果关系?

对这一问题的关心实际上也不局限于中国。大量文献研究发达国家的房价与贸易顺差关系,大部分发现高房价减小了经常项目顺差。但是,这样的结论似乎恰恰与中国的现实相矛盾。那么,这种矛盾究竟是理论错了(如现有理论忽视了其他机制或因素),还是基于我国的经验观察过于肤浅(即高房价与贸易顺差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只是由于其他因素带来两者的同时出现)?

本文试图理清房价与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从直觉上理解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同,并考虑这种不同对于上述问题答案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的直觉是,在中国存在较强的同期替代效应。同期替代效应是指,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房价相对贸易品价格上涨,这意味着今天的房价相对贸易品价格偏低,消费者将会增加今天的购房行为,并相应减少今天的贸易品消费,而今天贸易品消费下降将形成贸易顺差。在中国,同期替代效应的倾向可能相比发达国家更重一些。根据魏尚进等人的研究(Wei和Zhang,2011),我国存在较强的竞争性储蓄动机。中国传统观念对自有房屋的偏好远远超过租赁房屋,这使得自有房屋同时兼具传递社会地位的功能。比如,拥有自有房屋会增加男性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性,因此男女性别比例的上升使得家有儿子的父母更倾向于储蓄。如果父母来自男女性别比例高的地区,那么这些父母会更加倾向购买房屋,以提高儿子在婚姻市场的表现。

如果同期替代效应造成房价与贸易顺差之间的正向相关的话,为何在发达国家会观察到两者间的负向相关呢?这是因为房价与贸易顺差之间还存在着跨期替代效应。这种效应指的是,当消费者预期未来房价相对贸易品价格上涨时,意味着未来贸易品相对今天的贸易品更为便宜,也就是说未来偿还国际债务的预期成本降低(因为未来国际债务的偿还需要使用贸易品),消费者将会增加今天的贸易品消费。简而言之,同期替代效应形成贸易顺差;跨期替代效应形成贸易逆差。基于这样的直觉,论文构造一个经常项目的跨期模型。模型引入这两个反向作用的机制,最终体现的影响方向取决于哪种机制更强。在中国的背景下,由于中国传统对于自有房屋的偏好,可能同期替代效应会强于跨期替代效应,从而产生预期房价上涨对中国贸易顺差的推升作用。论文也实证检验了是否存在较强的同期替代效应更易产生预期房价与经常项目顺差的正向相关。论文使用男女性别比例作为竞争性储蓄动机的衡量指标,进而衡量不同地区的同期替代效应。结果显示,男女性别比例高的地区,预期房价上涨会带来更大幅度的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说明男女性别比例上升会提升期内替代效应。论文的贡献在于:其一,基于中国数据检验预期房价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机制,解释了中国数据不同于发达国家数据的原因所在。其二,现有有关贸易顺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储蓄率、人民币低估和金融发展程度不足等因素,极少从房价视角解释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本文为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有益补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