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后,我们与“研究”二字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的过程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我们的学术修养,帮助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工作者。学术研究的本身充满着探索未知的乐趣和无限的挑战,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原本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在当今社会中,却被某些投机取巧者视为“制假造假”的机会和借口。学术不端现象层出不穷,不仅是对辛勤学术工作者劳动的极大不尊重,也是对学术风气的极大败坏,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杜绝和打击。弘扬科学精神、坚守学术道德,便是我们在当前的形势下所需要牢记和学习的。
(一)弘扬科学精神
首先我们需要准确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讲,它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是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现代的五四运动,都充分展示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极其巨大作用。在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国人又发出了对科学精神的强烈呼唤。
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这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二是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这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三是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这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四是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其中包含着价值目标。
弘扬科学精神对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1)科学精神是现代化社会的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科学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崇尚真理的精神;科学理性主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畏权威、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永不止步、不断创新的精神。
(2)科学精神并不等于具体的科学理论或知识,而是指在人类历史中尤其是近代以来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传统和人文特质。它是人类理性传统和实践探索历史的升华。
(3)从思想层面来看,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是近现代文明的基本观念和核心,是近现代思想启蒙过程的基础,从而也是“现代化的实质过程”。从社会实践层面来看,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是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制度创新和体系变革的基本动力。从人的发展层面来看,科学精神则代表着现代化进程中人的一种新的精神和思想追求。
与此同时,弘扬科学精神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深化认识科学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范式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和实现民族复兴中的深刻意义。
(1)科学精神激励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以科学理性的精神,借鉴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科学分析和处理中国的具体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我国的社会政治和管理领域,科学精神不足、不按科学方法办事的现象还不少。因此,普及和弘扬科学精神已经成为在社会政治和管理领域进一步消除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
(2)弘扬科学精神可以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中激发民族创造力、创新力,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应当是一种重要资源。随着科学文明的发展和传播,我国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知识的普及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普及重视还不够。今天,国民整体科学素质偏低、科学精神缺乏、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这更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弘扬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3)弘扬科学精神可以使我们在现代社会生活领域清除愚昧盲从、远离迷信、拒绝邪教,从而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科技成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一些地方迷信、愚昧活动沉渣泛起,反科学、伪科学的活动频频发生,与科学理念严重相悖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仍然存在,等等。近年来,中国科协对公民科学素质的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还不高。
(4)弘扬科学精神可以消解传统文化思维中的负面影响。近代科学以逻辑分析、理性主义以及实践为准绳。这种精神和方法是近现代科学获得长足进步的方法论基础——实际上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这种精神和方法却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所欠缺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事物的探究比较倾向于直观感受式的整体把握,相对注重人的修养、生活情趣、人生哲学的研究,许多时候对实践应有的尊重往往屈从于人情因素或人际关系,等等。这种文化特征的消极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坚守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是指进行学术研究时遵守的准则和规范。遵守学术道德,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有诚信。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无疑都属于诚信缺失的范围。而论文写作中的剽窃可以归入更低门槛的道德范畴。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
学术道德建设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理顺学术行为主体的各种社会关系,建设合理的学术体制;二是道德体系本身的构建,包括能被整个社会和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道德理念的重塑和道德原则的构建,以及切实可行的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培养可执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学术行为主体。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与整个学术界的道德建设互为前提和条件,其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强烈的道德自觉性、充分了解相关学术规范并具有道德行为能力的学术新生力量,并带动整个学术界的道德建设改革,从而为推动一个良性循环、可持性发展的学术生态圈的建立提供充足的道德氧气。
坚守学术道德有重要意义。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术道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作为硕士生,我们应该具有以下学术道德:
(1)诚实客观。在数据资料采集、记录、分析和解释,成果公开、传播,成果审核、评价等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诚实。忠实观察、记录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资料,严禁编造、篡改数据或资料,禁止随意对原始数据进行删裁取舍。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规整和表述数据时,不得为夸大研究结果的重要性而滥用统计方法。制定研究计划或撰写博士论文时应如实陈述。不得借用科学名义宣传封建迷信和伪科学。观察记录和事实陈述中不得出现有悖理性的表述。
(2)严谨认真。在科研工作中应保持严谨的态度和作风。成果表述应客观。一旦发现作品(印刷中或已公开出版)中有疏漏或错误,作者有义务及时向相关人员和机构报告,根据错误性质实施有效补救措施(如勘误、补遗或撤回论文)。提出重大创新理论须提供确凿的事实根据和理论论证;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或环境影响的应用研究,必须进行科学和伦理两方面论证。未经严格科学验证或同行评议的研究结果,不得在公众媒体炒作,也不得草率地推广应用,以免造成科学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性的社会后果。不得为未经严格科学检验的不成熟的科研成果作商业广告,误导消费,损害公众利益。
(3)公开、保密与知识产权。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和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维护他人知识产权,不使用、不复制盗版出版物、影像制品和软件等产品。尊重他人尚未获得知识产权的成果,保护本人尚未获得知识产权的成果。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遵照数据共享、思想共享、理论共享和成果共享的科学公开原则,加强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检验。积极履行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的义务,提高公众的科学鉴赏力。
(4)引文规范引证内容不得构成创造性作品的主要部分或核心内容。在论文、著作、项目申请书、研究报告等作品的实质部分,引用须获得原作者准许或以适当形式予以注明。不得将未查阅过的文献转抄入自己的引文目录或参考文献目录中,不得为增加引证率而将自己(或他人)与本论题不相干的文献列入引文目录。
(5)署名权与鸣谢只有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从选题、设计、实验、计算到得出必要结论的全过程中完成重要工作)者,才有资格在论文上署名。对虽对研究有帮助但无实质性贡献的人员应予鸣谢,不宜列入作者名单。对于确实在可署名成果中做出重大贡献者,除应本人要求或保密需要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其署名权。对于合作研究的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创造性的贡献大小,或根据学科署名的惯例,确定合作成果完成单位和作者(专利发表人、成果完成人)署名顺序。署名者应为成果内容的正确性与合法性承担责任。任何成果均应在发表前经所有署名人审阅;除非明确标明不同作者的责任,否则成果因失误或欺骗而产生的责任由全部署名作者承担。不得一稿多投,即不得将同一论文、作品或实质内容基本相同的论文、作品同时投寄多个出版社或会议发表。一稿多投一经发现,署名者应做公开道歉并接受出版社处罚,还应接受学校相关处理。任何人不得以拥有的科技资源和条件(如经费、奇缺实验试剂、精良实验设备或者难以公开检索到的资料等)为手段,迫使因缺乏这些研究条件而不得不与他们“合作”的研究人员出让署名权。
(6)维护学校声誉。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本职规定的教学、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项活动。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应自觉维护学校的名誉和利益,要按学校规定使用本大学的名义。在经允许使用本名义开展的学术活动中,应保证学校获得合理利益;在参与校外合作学术活动时,若需使用本大学名称来表明身份,应保证不使人误解为本大学对该活动、产品或出版物予以认可或负有责任。
所以在当前环境下,作为研究生,我们一方面应该积极参加科研道德教育,学习感受老一辈科学家在科技事业上的拼搏精神、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以及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锐意创新、严谨治学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另一方面还需要遵守学术规范,坚持原创精神,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从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我们应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求真理的精神,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将“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学问”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