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China)官方网站-BOB SPORTS

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学术会议 / 正文

经济学系学术讨论会新闻稿

  发布日期:2010-05-18  浏览次数:

2010年5月18日,经济学系在学院514会议室进行了主题为“日本现代农村建设研究”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焦必方教授主讲,系副主任高帆副教授主持。经济学系其他老师参加会议并进行了讨论。

焦老师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聚集于大城市几乎是一个必然趋势,虽然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但是在城市和农村中也会出现若干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其他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对我国更好地推进城乡经济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焦老师首先指出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由于农村人口流动、尤其是农业劳动力快速转移,产生了“过疏化”和“过密化”的现象。这一现象既突出地反映在人口与劳动力分布上,也明显地反映了地区间产业结构、企业布局、经济实力存在的巨大差异,是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过密化”地区主要指以东京都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大都市圈,而相对偏僻尤其是气候、地理环境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更多地表现为“过疏化”。日本为均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解决“过疏化”问题,出台了许多政策与措施,持续40余年,但“过疏化”问题依然是当今日本政府致力予以解决的大问题。如目前部分日本地方政府采取类似招商引资的“招人居住”政策,提出了“两地居住”等多项平衡发展措施,有可能为日本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契机。为此,焦老师特别提请大家应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过程中正在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这一现象,应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历史上,日本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快现代化进程中,为了增强地区经济实力、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的规模效应、扩大社会公共设施的覆盖面和使用效益,日本政府曾有目的地拓展市町村区域范围,减少市町村数目, 扩大“市”在“市町村”中的比例。其结果,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农村城市化而言,这一方式具有日本特点。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鼓励实施新一轮的市町村大合并。2007年日本已有13个县成为只有“市、町”,没有“村”制单位的“无村县”。 焦老师在讨论会上指出,“平成大合并”正客观上产生着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效果。

在考察了日本城乡经济发展与城乡关系变化中出现的新态势之后,焦老师重点介绍了近些年日本方兴未艾的“集落营农”组织方式,即农村中以1至数个“农业集落”为单位,在集落居民认可并达成协议后,共同或统一地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部分或全部生产活动,这种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另外,在日本的农业经营中,农协发挥的作用令人注目,当前日本农协已呈现广域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而区域性农协提供的农产品也出现了大规模化以及上市批量大型化的倾向,农协发展反映了生产者的集体发言权和市场谈判能力趋于增强。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焦老师还强调日本公民对农村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正在发生的转变,如在日本甚至出现了“U型”、“J型”和“I型”的人口回流现象。“U型”主要指原先出生于农村后到大城市工作现在又返回农村的回流;“J型”是指出生于农村后到大城市工作现又返回农村但没有回到家乡的回流;“I型”主要指出生于大城市,在大城市工作现在移居到农村地区生活和工作的人口回流。人口回流现象不仅折射出日本城乡平衡发展的态势,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日本现代农村的魅力。

焦老师的学术讲座结束之后,经济学系李慧中老师、张晖明老师、严法善老师、戚顺荣老师等针对日本的行政架构、农地流转、农产品流通、农产品贸易保护等问题与焦老师进行了交流。研讨会在激烈讨论和深入交流中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