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过去3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一方面我们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比较优势的发展道路。 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的市场化改革为以上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劳动力的质量也得益于教育和职业训练而迅速提高。原先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区域割裂的状况被打破,劳动力要素流动性大大增强。
相对于劳动力资源的日益市场化而言,目前我国在金融要素市场化方面的改革显得相对滞后。此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的目标。这一目标精辟地指出了现代金融体系在一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能有效促进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避免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更为重要的是一个能有效分配金融资源的现代金融体系对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也有着至关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一国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经济结构的改善乃至出口增长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我国目前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仍然处在较低水平,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间。低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金融资源的区域间分布很不合理,各地区资本的边际产出存在巨大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行政分配和市场割裂。行政分配导致了金融资源在初次分配时的不合理而地区间金融市场的割裂阻碍了要素从低回报地区向高回报地区的合理流动。二是在微观企业的层面上金融资源流向高生产率企业存在障碍。笔者最近的一项研究对这一障碍的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研究发现阻碍金融资源流向高生产率企业的主要不是技术障碍而是制度障碍。我国金融机构总体上已具备了相当的能力来甄别企业生产率的高低但受制于制度因素在对部分国有企业的借贷中采取了非市场化的行为。这一发现对明确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改革总体上应该本着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要素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的思路。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减少政府在金融资源的区域分配和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二是打破市场割裂状态促进金融要素在全国范围的充分流动。三要打破垄断和降低进入壁垒,加快对内开放步伐提高竞争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最后,金融业对外开放要持必要的审慎态度。要坚持金融业在中国是(非常)幼稚产业需要保护这一基本判断。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可兑换要防止冒进。特别是资本流入的开放在现阶段国内金融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资金净流出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好处却可能带来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