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美国计划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而此举与历任美国总统的政策大相径庭。如今中国被美国视作经济上的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特朗普的上述政策其实是美国10年来贸易受挫所导致的量变而非质变。美国受挫的源头众所周知。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一直被指责未能履行市场准入义务,而且有人指责中国在一些领域的表现甚至出现了倒退。此外,中国被认为长期利用国家干预手段(如产业政策等)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同时却致力于使中国企业能够实现快速的技术进步。
▲张军教授2018年5月28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刊发文章《中国明智的贸易政策变化》
然而,更加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担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构成了真实的挑战,使美国产生了一种必须“约束”一下中国的感觉。在特朗普看来,对华施行贸易保护主义就是一个解决方案。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成功地遏制了日本的发展,当时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一样,对美国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但那些政策之所以能够成功,部分源于日本自身也采取了不正确的政策,包括没能及时处理财政和货币问题等。为了减少对美贸易顺差,日本实行了所谓的自愿出口限制,该举措掏空了它的实体经济,同时为非贸易部门提供了过度保护,结果导致日本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停滞。
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由于区域供应链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出现,双边贸易失衡的概念(特朗普眼中美国最大的问题之一)似乎已经过时。毕竟,中国实际上从出口获得的增加值并没有贸易顺差那么大。
事实上,在过去10年里,中国的全球经常账户顺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窄,从2007年的10%下降到今天的1.4%。同时,美国贸易失衡状况并无改善,这表明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与中国并无关系。事实上,它恰恰与美国的宏观经济现实有关,即国内储蓄率低、联邦借款率高,而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将进一步把后者推高。
中国已经认识到了特朗普政府执着于强迫其减少对美贸易顺差的荒谬性。但中国也知道,贸易战的爆发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为了缓解贸易摩擦,与日本的自愿出口限制不同,中国领导人承诺增加进口并开放国内市场。习近平主席预测,在未来5年内中国商品进口总值将达到8万亿美元。
此举非常明智,不仅有助于安抚美国,还有助于安抚那些抱怨进入中国市场渠道有限的欧洲国家,更不用说还有那些国际金融机构。正如中美关于贸易磋商的联合声明中所强调的,中国“显著”增加了对外国(尤其是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采购,这也有助于中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的需要”。
2017年中国进口了价值2万亿美元的商品,其中日用消费品仅占8.8%。扩大进口日用消费品占进口商品的份额将使中国民众的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因为现在中国民众受到现有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经常出国旅行购物。实际上,现在中国人的国际消费额已经相当于中国目前进口的所有日用消费品总额,而且这还没有算上快速增长的网络海淘购物。
将这类消费活动从国外转移到中国国内,特别是随着中国中产阶级规模及其购买力的增长,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向一个更加由消费驱动的经济体的转变。如果美国和欧洲国家回应中国的呼吁,能够更加自由地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的话,它产生的影响会更大。
同样,对外国投资更大规模的开放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正力求实现持续的技术进步。就目前来看,即便中国的经济规模与美国相当,中国仍将在制造业方面保持对美国的竞争优势,因为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尽管近期有所改善,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仍处于低端。而且,迄今为止,中国的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更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度,因为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的进展均依赖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支持。
如果中国要继续升级自己的经济体系,对外开放就必须继续深化,而且倡导创业精神和保护知识产权也要有所兼顾。幸运的是,中国充分意识到了这点。中国希望在未来5年里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并预计5年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7500亿美元。
在做出表态之后,中国日前已经采取了实际行动。为扩大日用消费品进口,中国将于11月在上海举办首届进口博览会。为了刺激金融投资,中国将在3年内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提高到51%,并最终完全取消这一限制。到2022年,中国将取消对当地汽车企业的外国所有权限制,助力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使其能够完全拥有在中国的子公司。
当然,中国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完成,中国需进一步清除阻碍生产和金融改革的制度障碍。但是中国的表现已经证明,它能够比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更加明智地应对美国的贸易压力。事实上,与造成持续性衰退相反,中国增加进口、加速国内结构性改革的应对措施反而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长期增长。
下面是“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读者在文章后的留言,观察者网翻译如下,仅供参考:
BARRY ROSENFELD:当美国追求所谓的“自由贸易”时,中国却在打重商主义的牌,这是非常明智的。希拉里、华尔街金融界以及那些并不关心利润来自哪里的跨国公司们,他们并没有注意到中国到底在做什么。考虑到这一点,再加上那些“中国会成为自由民主国家”的想象力过于丰富的言论,21世纪“全球化”的历史现在应该已经可以提前写就了。这个世界在中央王国的领导下会变得更好吗?眼下是不是该叩头了呢?
NIGEL SOUTHWAY:很不错的文章,提供了很好的信息。不过,我们不应认为使中国开放市场、遵守规则就能解决美国的问题,不应认为特朗普因此就万事大吉了。美国进口了太多东西,美国需要逆转这一趋势,但这并非中国的错误。很显然,我们需要将很多外国商品国产化以降低这部分的进口。但问题在于,自1980年以来,全球贸易额已经增长了8倍,但全球GDP规模并未显著增加,大量财富其实被转移走了。所以说,当下的经济体系在创造财富方面并不高效,但在转移财富时却效率很高。因此,我们需要让像美国这样的强国变得自给自足起来,而且这对全世界也是有好处的。此外,中国也应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那样的话,特朗普接下来的任期会变得很有趣。
ISTVAN ZARDAI:将日美问题和中美问题进行类比是有误导性的。日本人很清楚,美国宏观经济因素(与作者提到的相同)和受商业利益驱动的游说活动促使美国采取了旨在减少对华贸易赤字的策略。不过,日本人与中国人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
1. 日本资源匮乏,与其他国家一样,日本十分依赖美国的资源。与日本不同,中国在几种重要资源上是充裕的,有利的地理条件使中国比日本更容易获得资源。此外,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无法从俄罗斯那里获得能源,否则就会遭到美国的惩罚,而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2. 日本过去没有而且至今也不拥有进攻性的军队和核武装。由于美国占领了日本并将第九条写进了日本宪法,日本不得不在防务领域完全依赖美国。日本周边的一些大国(如俄罗斯和中国)都拥有核武器,他们的军事开支和军队规模都比日本大很多。因此,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反抗美国,那会导致美国不愿再保护日本,而中国没有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国正在成功地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觊觎扩张领土。中国已经在东南亚地区挑战了美国的权威,而且中国正成为一个能够在非洲投射力量的主要玩家。
3. 日本公司在零部件方面十分依赖美国公司,中国也有这个问题,但中国比日本对美国零部件的依赖度要低一些。
4. 如今,美国公司的产品很依赖中国公司的生产能力。日本并不具备这个优势。大多数日本公司主要靠自己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在美国市场上参与竞争,而中国公司参与竞争主要靠他们的价格优势。
5. 如果上世纪80年代美国设置非常严格的贸易壁垒的话,日本会遭受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今天,美国市场比那时更加开放,中国仍会遭受一些损失,不过不会像当年日本可能遭受的那么大。要知道,中国国内市场比美国市场小得多。
(青年观察者何懿洁、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8年5月28日“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