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听证会上对美国经济和通胀前景做出明显乐观的评估。与之相对,近来机构对下一轮经济危机的产生已有所警惕,至于新一轮危机何时产生,市场存在不同的声音。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什么样的前景和风险?中国又如何应对?本期特邀请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中心主任孙立坚进行点评,以飨读者。
2月28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听证会上对美国经济和通胀前景做出明显乐观的评估,虽然对加息次数没有做出明确表态,但强调了近期市场波动不会阻止进一步加息的步伐。与之相对,近来机构对下一轮经济危机的产生已有所警惕,至于新一轮危机何时产生,市场存在不同的声音。而近期美债收益率一路震荡高走,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重返2.925%的高位。多家机构预测,10年期美债收益率“奔三”几无悬念,甚至有可能在近期发生。
美国国债10年收益期利率
1.谨防全球经济复苏中的风险
与股市扣除风险的平均收益率相比,如果债市收益率明显高企,资金则会流向债市,股市将会产生相应的下跌。历史经验表明,若经济从疲软走向复苏,甚至从复苏走向繁荣的状态下,债市收益的上升和股价的下跌并不存在明显负相关的关系。债市收益率上涨是经济繁荣的表现,股价提振也是常有之事。
目前美股高科技板表现甚佳,虽然其股价上扬确实存在高科技泡沫,但这样的泡沫可以诱使新经济的出现,若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现状不变,那么全球市场就会充斥着过度的资金,高科技泡沫很有可能使资产价格过度上涨,也就是说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将远低于科技板块的回报率,实体经济将很难复苏。
从美国债市和股市的表现来看,当前美国经济所面临的更多挑战的是复苏的前景,而非风险的未来。危机往往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很难预料到危机具体出现在哪一国家、哪一市场。而危机与危机之间总会以新经济的繁荣作为分水岭,以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尚未出现这样的新经济,因此近期新一轮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全球经济政策却逐渐从刺激经济增长转向防止经济过热、防范风险上。找到可引领新一波繁荣的新经济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若过度注入市场的资金没有用以支撑新经济的发展,那么我们会像欧洲债务危机那样再次陷入2008年经济危机的余波中。
纳斯达克指数
2.退出QE政策以防经济过热
在经济下行阶段,股市存在一定的泡沫是一种经济复苏的信号,此时的泡沫是“健康的泡沫”。与之相对,经济过热时产生的则是“危险的泡沫”,是经济硬着陆的预兆。近期科技泡沫可能会导致美国股市的波动,市场需谨防“黑天鹅”事件的发生。目前人们对科技股估值过高同时缺乏对新经济引领经济复苏的信心,这与大萧条时期人们的心理预期非常接近。人们又开始以现金为王,风险偏好逆转为风险厌恶,这样市场行为和心理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复苏。
发达国家央行都注意到了这种市场变动,为了防止宽松货币产生的泡沫挤压实体经济的繁荣,各央行进行了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安排。QE政策的退出也将成为今年美联储政策的重要转折点。因美国经济缺少明显复苏迹象,为此美联储对加息一直保持着较为谨慎的态度。因此美联储面临因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加息、缩表)需面对市场预期变化及引导市场行为的巨大挑战。
3.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复苏相对同步。欧洲、美国和中国等大国经济都出现了回暖的征兆。而我国在此情境下,更需要把控住经济复苏的外部环境,积极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发展新经济。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十九大重大的攻坚课题之一,中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伴随着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而这些债务偿还能力和收益能力又是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的,一旦这个宽松的货币政策收紧,那么我国债务问题会突显出来。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过度创新并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反而加剧了金融风险。
目前中国选择了以时间换空间或称为软着陆的方式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一,推进供给侧改革,重点是通过提升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来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第二,采用三去一降一补的方式,即去掉过剩的产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增债务风险。第三,加强金融监管,针对金融机构过度创新(表外业务,影子银行的业务),我国通过一行三会穿透性监管与中央银行审慎性监管彻查资金去向与用途,这对金融业务去杠杆和遏制金融机构脱实向虚是非常有效的。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十九大的重要攻坚课题之一。
全球经济复苏为中国造就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若此时我国能够适时有效地解决好系统性金融风险,那么未来我国可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着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提升企业创造附加值的能力,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可观的前景。因此,克服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应对发达国家QE政策的退出是目前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他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港政策推行,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和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