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与经济有何关系?“慢牛”最大风险来自哪里?“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何在?互联网有助财富增长吗? “两会”后一系列热点话题正引发各方讨论并持续发酵。
近日,中国“十三五”规划委员、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民在一场讲座中,基于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前瞻研究,分享了他对“两会”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洞见。针对关于当前十大经济热点的提问,华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观点。
Q1:您在讲座中说中国现在的“牛市”是资金支持造成的暂时局面,而并不是股市好转的象征。那么股市的投资机会还能持续多长时间?
华民:中国的股市当然也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是,中国股市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刚好应当倒过来看。在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向好,股市就上涨,反之则走熊。
然而在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则刚好相反,原因就在于中国股市是个资金市,而不是一个可以长期投资的市场。因此,当经济基本面向好时,资金就会流向实体经济,股市就会走熊;反之,当经济基本面不好时,资金没有出路,便会流向股市,从而出现由资金流入推动的牛市。
中国股市的投资与交易机会还能持续多久,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外生变量”,简单的说就是美元什么时候加息。只要美元加息,如果再加上央行开放资本项,那么由资金推动的牛市随时都有可能见顶。
Q2:目前“一带一路”的政策导向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投资机会?
华民:对于工程项目来说,现在在北方国家(“一带”)仍然还有机会;但是对于贸易和制造业来说,可以向南方国家(“一路”)的市场寻找投资机会。北方大多是“穷国”,那里不仅人少,市场缺乏购买力,而且专制国家是很“可怕”的,所以在北方投资商业风险太高;相反,南方大多是以佛教为宗教信仰的国家,例如缅甸和斯里兰卡。佛教国家的人民大多比较平和,而且他们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刚好可以购买中国的低端制造品。
Q3:现在大宗商品价格呈下跌走势,未来它的价格主要会受什么因素影响?
华民:这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是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当新能源成为主要能源来源时,煤炭行业就崩溃了;第二是供求关系,“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将直接影响到它的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在短期内已经成为趋势,很难出现根本性的好转,至于其价格是否已经见底,现在还不确定。虽然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中国所占的比重最大,但实际上定价权并不在中国手里,因为中国只是需求方,而不是供给方。大宗商品作为一个卖方垄断的市场,需求方一般没有定价权。
至于想通过开设期货交易来获取定价权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因为不控制“现货”的期货交易归根到底只有投机的功能,而无定价的功能。全球商品(主要是粮食)的定价权为何在美国手里,就是因为芝加哥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现货交易中心。
Q4:过去10年中国的投资方向在房地产,未来10年投资方向在哪里?
华民:过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投资不动产,然而如今中国的房地产已经走到头了。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投资呢?在中国,政府是投资的主体,但实际上政府投资的项目往往又存在着问题,这就使得政府债券也不具有投资价值。投资股票只能是短期的,就像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中国股市上涨即意味着经济基本面的恶化,所以从长期来讲股市是没有投资价值的。投资黄金和古董之类的东西,除了收藏爱好,就是“博傻”,因为这些投资都不产生流动性,今天的买进无非是为了将来的卖出,并且是等着一个比你更加愚蠢的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来接盘。
在我看来,未来的投资机会主要在于两个领域:第一,当大家都不做实体的时候,你投资实体说不定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第二,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格局变化,根据美联储的政策变化,将投资转向国际,进行国际资产组合,特别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产组合,可能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Q5:您刚才说中国股市外在威胁来自美国加息,那么美国加息的动力来自哪里?
华民:美国加息主要是为了控制由于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通胀效应。美国是一个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的货币政策究竟是宽松为好、还是紧缩为好,主要看两个指标:就业率和物价。如果物价过高、就业率过低,那么老百姓就会对执政党投反对票,所以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通胀效应,美联储加息是迟早的事。美国政府当局也会支持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因为稳定了物价就是稳定社会,这对于执政党来讲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Q6:预计美联储加息是怎么进行时间规划的?这对中国货币市场和股市会如何影响?
华民:美联储现在已经完全停止购买财政部国债,预计加息会从2015年6月开始,而到12月会出现拐点迅速上升。根据美联储专家预期,到2017年,美元基准利率有可能调整到3.75%。美元汇率的走向是有周期的,虽然未来还不能预测,但趋势是明确的,一个时间周期为10年左右的强势美元时代显然已经到来,美元汇率会非常坚挺。美元走强的同时,其他的货币和黄金一定是“空头”行情。
如今中国市场已经出现了外国资本撤资的局面,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居民对外移民投资和企业走出去,会给中国的货币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人民会有继续贬值的可能性。如果考虑到中国的股市基本上属于资金市的现实,资本外流当然也会对股市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采取大幅降息的政策,就有可能因为人民币收益过低而导致资本加速外流,所以对于中国依靠资金推动的股票市场来说并不一定构成利好。
Q7:印度是否正在崛起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大国?
华民:印度的确正在崛起,但至于它最终能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我表示怀疑。印度存在着两个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度:一个是“种姓制度”,另一个是“多神化”的印度教。
种姓制度源于印欧语系的“萨卡人”或者是“塞西亚”人对南亚次大陆的占领。这些民族占领南亚次大陆之后,为了防止人种退化,禁止入侵者与当地居民通婚,于是形成了印度独有的种姓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不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能力,而是身份,这就把大部分出身低级种姓的劳动者排除在了经济增长过程之外,这不仅导致了他们的贫困,同时也遏制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印度盛行“印度教”,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被用来弥补恶劣的政治制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物质财富的贫困。但是印度教的问题在于缺乏统一的神灵祭拜,于是就造成了由神灵祭拜之不同而造成的地区分割,从而导致人口流动的困难与市场的分割。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印度经济增长的瓶颈。所以,印度经济确实在崛起,但是印度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Q8:“两会”中政府针对“新三板”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利用这一机会?
华民: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成长的企业来说,都必须要上市。首先,股权融资的成本肯定要比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低。其次,上市可以使个人资产合法化。第三,上市有利于公司推行股权激励制度,只有推行股权激励制度才能真正形成所有者和管理者、员工和资方的联盟。一个企业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在于能否合理整合劳资关系,建立稳固的劳资联盟。
Q9:互联网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带来了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信息透明度、打破大企业的垄断的三大好处,那么华教授为什么还对互联网经济持否定态度?
华民:现在全国都在讲互联网思维,都在为它唱赞歌,但我认为互联网也有它的坏处。一方面交易成本降低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场成本,这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质量更差的产品。另一方面虽然网购可以降低个人购买的成本,但是整个社会成本其实是上升了。例如淘宝、京东替代了苏宁、国美等实体店,京东至今未能盈利,阿里之所得恰恰是苏宁和国美等之所失,因为网店与实体店是一种“替代”关系。互联网虽然挤入了物流业的就业,但同时却挤出了实体店的就业机会,由此产生的也是一种替代效应。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大致上可以看到,互联网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主要是零和博弈的效应。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人民群众的普遍富有,互联网并没有创造真实的财富,只是造就了一笔生意,这笔生意确实降低了消费者的支出,包括金钱上的和时间上的,但整个社会并未因此而得益。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必须朝着“互联网+”的方向发展才是有意义的,然而,一旦把互联网变成“互联网+”,那么它就不应再叫互联网,而是应当被定义为物联网,互联网本身具有虚拟的性质,只有当互联网与实际的财富生产和创造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产生真实的财富创造效应。
所以,我们不能要互联网思维,而是要“互联网+”的物联网思维,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必须落地,回归其所应当承担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如果做个国际比较,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思维是绝对不可取的:第一,若是把阿里与苹果做个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尽管这两个公司都在搞知识经济,但是在性质上则是完全不同的。苹果所选择的知识经济是和诀窍有关的知识,那就是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苹果为人们带来了真实财富和正和博弈效应,因为有了苹果,就会有富士康,就会给中国带来上百万人的就业机会;阿里所选择的是与属性有关的知识,那就是信息,通过信息整合,阿里创造了如前所说的生意,并且产生的是对实体店进行替代的零和博弈效应,整个社会的财富并不会因为这种交易方式的变化而有所增加。
第二,当中国上上下下热衷于互联网思维,并沉浸于互联网造富的快感之中时,美国却正确地选择了生命产业作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并且正在不计成本地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据此可以预期,美国应该已经抓住了世界经济重新走向繁荣的主导产业,进而造就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最后,特别令人担心的是,今天中国正在发生的以下两个变化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非常负面的冲击:一是由跨国公司撤资造成的“生产失联”,即外包机会逐渐消失,以及由于外包机会消失造成的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之机会的消失;二是由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与国际过度互联造成的“消费互联”,这种互联将会导致国民消费更多地花费在进口商品上。从宏观上讲,前者会导致国内总供给的恶化,后者则会造成国内总需求的下降,从而加剧中国宏观经济的恶化。
Q10:哪种经济学理论最适合中国现在的经济方向?
华民:说到经济学理论,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和供应学派这三大经济学流派最具有影响力。货币主义属于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主张小政府,反对政府干预,这在经济增长处于稳定状态的时候是可取的。但是一旦经济出现波动、特别是衰退的时候,凯恩斯主义就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政策思想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重在需求管理,所以当宏观经济因为总需求下降而走向衰退的时候,旨在经行总需求管理的凯恩斯主义就会变得非常有用。
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不太适合。首先,从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14% 以上到今天7%左右的增长,表明目前中国经济不是处在稳定状态,选择货币主义的政策显然是不合适的;其次,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也不是凯恩斯主义政策所能解决的,中国目前的情况不是由储蓄率过高导致的需求不足,而是因为经济不发达引起的收入水平偏低而造成的增长乏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对内增加供给,对外出口导向,以便实现供求平衡。为了增加国内供给,我们就需要借鉴供应学派的做法,坚定不移地走市场经济道路,通过减税来刺激存量(已经开业的企业)投资,放松准入管制来激励流量创业。就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所强调的那样,不是政府,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让市场力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