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China)官方网站-BOB SPORTS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解放日报头版专访|聚焦城市服务“软实力”——访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院长张军

  发布日期:2016-01-04  浏览次数: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徐蒙

上海已具备经济中心地位

记者:上海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第一次明确国际经济中心的特征和内涵,具有怎样的意义?

张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过去确实比较多地强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具体内容和目标较少有专门论述。之前在“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是把航运、贸易和金融三个中心分别单独提出来,将三方面的具体建设,融入到经济中心中去,通过强调产业转型、发展相关行业,来带动经济中心整体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国际经济中心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事实上,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客观事实和日常表述中都已经成为现实。比如我们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从国外飞抵上海上空时,常常会听到类似这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表述。作为直辖市,和其他省份相比,上海经济总量不是最大,但人均GDP最高,综合实力、辐射力、影响力等都很显著。在全国老百姓心目中,上海也一直是国际大都市、经济中心城市,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大家脑海中形成的普遍共识。

人们对上海经济中心的看法,随着时代变化发生改变。计划经济年代主要是轻工业中心,产业地位举足轻重,后来重工业发展,汽车、钢铁等产业成为经济中心新的标志。如今谈到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标志,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是金融、贸易和航运。虽然标志在变化,但这么多年来,上海一直保持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在逐渐形成。

短板主要体现在城市服务

记者:和全球一些领先的经济中心城市相比,上海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军:从全球角度看,今天的上海显然已经加入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行列之中。从城市功能、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看,已经可以和其他著名的国际经济中心同台比较,加入这一行列,至关重要。

这次规划建议指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的基本特征是“综合实力雄厚、产业能级高、集聚辐射能力强”,这三条,对标的是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处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行列的“第一梯队”,相比它们,上海还有不小差距,还需要大力提升城市功能,体现国际大都市角色,为全球(包括国内其他地区)提供更多服务。

目前,上海还有不少短板,主要体现在城市服务全球的能力上,比如贸易、航运的金融结算功能,这些功能原来集中在中国香港,后来向新加坡转移,上海自贸区建设,就是要形成这些过去所缺乏的能力。那些能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的服务能力,是衡量国际经济中心最基本、最直观的指标。虽然长期以来,公众认同上海是经济中心,但这一认同主要集中在一流的硬件环境上,在软环境上,上海还有不少服务功能实现不了,因此,聚焦服务功能的软实力培育,应该是上海“十三五”期间需要努力的方向。

制造业不必追求全产业链

记者:在经济中心的阐述中,这次规划建议特别强调上海要保持一定比重的制造业,您对此怎么看?

张军: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制造业渐渐成为上海的痛点和纠结点。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上海轻工业高度发达,是中国的制造中心。改革开放以后,重化工业引领上海经济发展,并形成了上海底蕴较深的工业基础,如今在接近70%的服务业比重之外,装备制造等重工业在上海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关键指标是城市功能,因此需要考虑制造业对上海城市功能的提升有多大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改变对制造业的传统定义,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制造,还是以装备制造、加工工业为主,但是制造业发展到现在,其形态实际上已经可以实现拆分。上海保持一定比重的制造业,未必是全产业链的制造,可以是制造业形态中最高端的那部分,真正要提国际经济中心,上海不见得非要追求行业的完备。

先进制造业企业在上海发展,未来未必需要占据大量土地、建设大量工厂,它的总部在上海,研发、设计、融资、结算等功能布局上海,企业的服务需求在上海得到满足,可以充分体现上海作为国际经济中心的比较优势。比如国产大飞机,现在总装在上海,但其实飞机各个部段、部件是全球采购、全国生产,未来飞机制造业最重要的研发、融资等需求在上海实现,其他制造环节可以继续向外辐射。目前国产大飞机一些融资租赁业务在新加坡实现,这是因为上海缺乏这方面的服务功能。

另外,在上海的制造业领域,未来创新创业型公司可能会迎来发展机遇,但这样的产业形态不是必然会出现,它和技术发展、生产方式变革高度相关,即使这些创新企业诞生了,它们愿不愿意留下来,还要看上海是否有足够吸引力的独特优势。

我认为上海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允许各类新兴业态土生土长、自由生长,尤其在“互联网+”的时代,产业形态会在一个好的环境下不断衍生出来;随着发展理念的变化,应当避免过去刻意打造的“产业集聚”等传统制造业发展规划思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