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至6日,第六届复旦-乌尔姆金融保险论坛(The 6th Fudan-Ulm Symposium on Finance and Insurance)在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和德国乌尔姆大学数学与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共同主办,并得到国际金融和保险协会(IFIA)支持。十余位学者在论坛上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保险产品设计、保险市场发展、劳动经济学和健康经济学等多个议题。
国家文科一级教授,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院长张军老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张军教授介绍了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在海内外的学术声誉和保险学科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回顾了乌尔姆大学和复旦大学十年来紧密而卓有成效的合作;他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嘉宾,并对本届论坛的顺利召开和两校未来的合作开展表达了良好的祝愿。
9月5日上午的活动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保险精算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主编杨海亮老师主持。
乌尔姆大学教授、保险研究所所长陈安报告了投资者在平滑模糊偏好下的单周期模型的最优支付选择。相较现有相关文献,本研究允许市场资产中的非线性收益,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刻画了最优收益的一系列性质和特征。
瑞士圣加仑大学助理教授Manuel Rach就Tontine这类特殊的养老保险产品的最佳风险转移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如产品的提供方不是保险公司,则将选择权完全让渡给保险公司被认为是“近乎”最佳;如果提供方是保险公司,则可得出相应的最优再保险策略。
保险业长期面临需求不足的“谜题”。乌尔姆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朱诗浩从人们的死亡风险的模糊态度出发,讨论了模糊死亡风险对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结论显示,在一定条件下,模糊厌恶增加了人寿保险的需求,也可能具有降低最优寿险需求的反直觉效应,进而在这一层面对保险需求不足进行了解释。
乌尔姆大学博士生Felix Fiessinger研究了人寿保险合同中股权持有者的均值-方差最优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股权持有者平均意义上会增加对风险资产的投资,并随时间的推移减少投资。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LLMs)的横空出世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复旦大学博士生林陈威运用近八千本保险领域专业书籍内容训练大语言模型,基于此构建了一系列问答组,实现了专业知识的提取和生成,进而形成了可运用于各类场景的保险学科的系统知识库。
9月5日下午的活动由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精算系主任曾旭东教授主持。
乌尔姆大学教授、随机分析研究所所长Evgeny Spodarev分析了如何基于计量经济学预测时间序列中的可能出现的极端风险。研究定义随机变量的偏移度量来预测平稳随机过程,运用偏移水平的特定选择将预测问题表述为目标函数的最小化,该方法得出的预测在边际分布上准确,并经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具有实用性。
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会对市场中的投资行为和交易结果产生影响。复旦大学楼平易副教授利用一系列外生冲击的影响证明了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会影响市政债券利差,表明受冲击的保险公司持有的市政债券利差在冲击发生期间显著扩大,并揭示了这一变化背后的多种可能渠道。
西南财经大学助理教授陈羽莎考虑死亡率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动态变化的特性优化了Chen et al. (2019)提出的Tonuity式养老保险产品,这类动态Tonuity产品可根据参考人群中可观察到的死亡率变化趋势自动发生从Tontine到年金的转换。研究表明,此类新产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受到难以预测的死亡率变化影响时,相较传统产品的表现更优。
乌尔姆大学博士生Maria Hinken报告了可持续关联债券(SLB)这一息票支付取决于可持续性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的债务市场新产品。研究讨论了一系列这类产品是否能为发行人或管理层提供足够激励,促使其采取可持续性发展举措的问题。
气候变化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势必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一系列重大挑战和新的风险。乌尔姆大学博士生Leonard Gerick关注了碳风险约束下期望效用框架中的投资组合优化问题,得出了碳风险约束施加导致绿色投资增加和棕色投资减少的条件。
公私合作保险计划(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surance)是应对社会保险可持续性下降和商业保险覆盖不足的重要手段。复旦大学博士生王昕彤报告了近年来在中国广泛推行的此类保险计划——惠民保对于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外溢效应,丰富了学界和业界关于这类产品潜在影响的认识。
来自安联人寿的张蒙先生进行了一场题为“中国保险市场”的特邀报告。他运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中国保险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产品特征、竞争格局、消费者行为,总结分析了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机遇与不确定性。
9月6日上午的活动由上海大学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副院长毛雁冰教授主持。
乌尔姆大学教授、经济研究所所长Georg Gebhardt以2001年德国取消公共银行担保这一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对德国雇员的就业率和工资是否受公共银行担保影响进行讨论。研究表明,公共银行担保虽然提升了雇员的就业率,但同时也降低了员工受雇后的工资前景。
复旦大学丁晖青年副研究员研究了家庭医生对抑郁症的前期筛查对于老年人接受诊断治疗次数和精神健康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医生就诊率的提升带动了接受抑郁症前期筛查概率的提升,并能有效降低精神健康状况有关的疾病风险,凸显了疾病前期筛查的积极作用。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类气候政策,然而,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致一系列意料之外的结果。复旦大学讲师赵思琦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下的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了气候政策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气候政策在促进绿色转型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回弹效应(rebound effect)、带来负面结果,提示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资本市场上的一般均衡结果。
过去四十年间,中国人均GDP的高速增长和养老金制度体系也不断完善似乎并未使得人们对老年经济来源的预期发生明显改变。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金菲就儿童时期家庭关系和经济条件对老年收入来源意识的影响进行探讨,揭示了二者不同的作用渠道,并提示积极主动的老年收入来源意识对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性别差异会对劳动力市场表现产生影响。复旦大学博士生杨宁宁基于对超1000名保险代理人进行的行为实验数据,研究了保险代理人市场中竞争偏好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女性保险代理人比男性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同时,性别带来的竞争偏好同保险代理人的工作年限、销售额、职业等级、预期薪资增长等相关。
在论坛的尾声,会议联席主席,乌尔姆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陈安教授和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教授分别作了简短的闭幕致辞。
陈安教授回顾了乌尔姆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校十余年间的珍贵友情,感谢了复旦师生对于此次活动的精心安排与对两校交流合作的持续支持。
许闲教授表示,论坛的举办历程是两校友谊和交流深化的印证、复旦保险学科发展壮大的体现,也是研究者代际传承的注脚,同时对下一届论坛在德国的举办表示期待。
复旦-乌尔姆金融保险论坛是复旦保险学科的品牌活动,论坛由复旦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大学两校轮值举办。本届论坛邀请到了包括华东师范大学保险与精算系主任钱林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丹萍教授等在内的来自多所高校的数十位师生和多位业界人士参与,参会者在与会期间积极互动并展开热烈讨论,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