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China)官方网站-BOB SPORTS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心耕沃土,履践乡村——记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2022级本科生劳动实践

  发布日期:2023-11-01  浏览次数: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劳动实践育人,2021年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与国盛思尔腾共建了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本科生劳动实践基地。2023年10月21至22日,在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领导和各系所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本科生教务办、学工组和各班辅导员的精心组织安排下,2022级近300名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前往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青浦区朱家角镇张马村和金山区吕巷镇和平村等地进行走访调研和劳动实践。李楠、朱宏飞、王熙麟三位带教老师以及2022级4名辅导员全程参加了两天的活动。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曲径通幽的石板小路,春意盎然的美景冲淡了秋日的寂寥;云朵悠然款步,微风轻轻摩挲,乡野的闲适拂去了同学们衣袖里都市的喧嚣。这是22级经济学系本科生眼中的“市外桃园”——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

▲吴房村一景

在城市的另一边,秋风裹着暑气散去的凉意,撩动着篱笆上刚刚挂上的装饰瓶子,叮铃作响,清脆而又在空旷的土地中回响悠远,新培的田垄浸透了水,翻出代表中国农民的朴素与厚重的黑,缀以新栽的青菜苗,静静等候生长。这是22级UIPE班同学来到的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

▲东夏村一景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22级经院同学们劳动实践所去的四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庄,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脱贫故事,每一个都是扎根于本地的自然、社会情况,绘制出自己的振兴蓝图。

吴房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这里1447亩的耕地中,国家地理标志“锦绣黄桃”的种植面积约700亩。吴房村的“卷卷老师”以“‘桃’离城市,青春吴房”为题向22级经济学系的同学们介绍了吴房村以“黄桃+IP”为主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吴房村归属青村镇管辖,并谐音得名“青春吴房”。

▲国盛思尔腾的工作人员“卷卷老师”在为同学们讲解

在思尔腾集团等社会企业的参与下,吴房村形成了“黄桃+IP”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吴房村与上海农科院合作,推广黄桃种植集中化管理,科技种植管理、加强市场营销,扩大销路;延伸黄桃产业链,建设果汁果酒深加工产业中心;利用好奉贤区“三园一总部”的政策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开发文创IP以及活动周边产品,引入新产业、新业态。

思尔腾与新老村民并进于阡陌之中,从“桃园”携手迈向“桃源”,乡村振兴的道路便在这坚实的步履下延伸。思尔腾秉承着“让乡村成为新时尚”的目标,蜕变为集办公、生活、旅居为一体的产业示范社区,带领新、老村民融合,同走强村富民之路。

同学们走在吴房村内,不觉间痴了醉了:这座古朴的江南村落的一草一木之间,绽放着现代生活的花蕾——广袤的原野旁星罗着咖啡馆,溪流边的篱落后藏匿着“轰趴馆”,古今的碰撞在这片土地上迸发出星星之火,更加令他们对背后的故事无比好奇。

▲吴房村参观学习

沿途遇到的吴房村村民,指着如今焕然一新的村舍说,“之前这些房子都是危房”。如果同学们没有亲眼看见村史馆里面的老照片,恐怕不会相信。从前,吴房村不仅出行不便、产业匮乏,且土地逐渐板结贫瘠,黄桃树“超龄服役”,面临着“树老人老地老”的困难。古村危难之际,国盛思尔腾携手中国美院,唤醒了这块即将沉睡的宝地。吴房村新的整体风貌设计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承接,引入了全域设计理念,将视野所见的每一处风景都纳入综合设计范畴,弥补了传统专项设计所忽视的整体风貌的把控。一座座百年老宅换上一身素衣,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酒坛、磨盘、竹筐成了她最美的饰物;蝴蝶翩飞的石板路尽头,人字形木栈桥像一抹跳跃的虹,点缀在潺潺的流水上……国盛思尔腾携手美院,把吴房村画成了一幅江南田园画。

24383

▲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国盛思尔腾教学实习基地

与之对应的是,22级贸财同学的实践地金山区吕巷镇和平村:吕巷位于上海金山的中西部,以建设“幸福吕巷”为目标,以打造“宜居宜游优选她、城市生态滋养她”的水果小镇为契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逐渐成为“上海的后花园”成为“三个百里”的建设标杆。金山区吕巷镇和平村,曾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和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是拥有首个以水果主题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吕巷水果公园)。

▲同学们在和平村内

和平村地处金山区吕巷镇中部,是全国闻名的婚桃之乡,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吕巷小白龙”的发源地,依托水果公园的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辉映、城镇与田园相融合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平村作为全国闻名的婚桃之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吕巷小白龙”的发源地,依托水果公园的优势,经过多年的乡村规划和建设,大力推广火龙果、石榴、柚子等果品种植,发展出了颇具规模的特色种植业,并依托种植业发展一三产业,帮助全村百姓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和平村美景

谈到自己对于乡村特色脱贫攻坚的理解,同学们各抒己见,以独特视角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来自22级国贸专业的金尚裕同学提到:“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农业为主,旅游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的联系,带动乡村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自22级财政专业李鑫睿则认为:“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固本,另一方面是发展。固本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固本的目的。”

16477

▲同学们在踊跃发言

而22级金保班同学们所去的张马村,情况则有所不同。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来青浦调研时指出:“青浦要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载体,拉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提高效率、增加效益。”2009年起,张马村作为青浦改革的先锋队,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同时引进产业,改善基建和民生,通过建立乡村农家乐的品牌优势,脱贫致富。作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水系源头,三泖之洲,是“江南古镇”朱家角的南大门,也是上海“最江南”乡村之一。这里没有工业,只有田园风光和水网纵横。村民们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和花卉,养殖着鸡鸭鹅和鹌鹑,还开发了观光农业休闲园区。作为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张马村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这里观光、体验、学习。

▲张马村稻田

22级UIPE同学们所去的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也有着一段独树一帜的脱贫之旅。两年之前,东夏村还是受制于地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承担着“水源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难以进行大规模开发而逐渐被人遗忘的“老人村”。乡村的振兴需要新的创意打破原有生产模式的桎梏,而承载了新知识新想法的年轻人总想着走出一潭死水的老式乡村,曾经的东夏村便是陷入此般维谷之境。然而乡村振兴的规划点燃了一批年轻创客的乡情与创意,他们回到乡村,因地制宜,将当地特色产业用新时代新方法领入市场大潮,东夏村的故事由此开始。探索建设差异化、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旅产业,持续释放乡村振兴带来的改革红利,用好“浦江之首”资源禀赋,走出一条新路。

▲同学们在了解东夏村的故事

诞生于浦江之首的肥沃土壤,让东夏村又能以出产的优质大米收获乡村振兴名片——“荡里有米”的IP已颇具规模。“有米茶点”的店主郁洁琼,回到家门口就业,结合当地特色研发出大米蛋糕,同学们在简单的米蛋糕DIY中收获快乐,也品味到了这一大胆而又成功的美味。有米餐厅经营者陈健是一位返乡创业的新时代青年,2015年成为一名电商创业者,通过直播带货收获无数“妈妈粉”。2019年,从石湖荡镇东夏村走出去的他,看到逐渐老龄化、空心化的乡村现状后极为心痛,萌生出在家乡干一番事业的想法。陈健带来了新的思路,除了主推新鲜绿色食材、土灶菜饭等特色,做好“传统农家乐”有米餐厅,还与同伴联手创立大米汽水、大米奶茶等新品类,延伸大米加工产业链,这是年轻一代重返东夏村创业的缩影。

▲同学们在米蛋糕DIY


“贫困群众要脱贫,党员干部先脱皮”


习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诚如斯言,在各村沿着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疾驰的时候,各村的党支部、党员干部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党建飘“红”,和平村的乡村振兴,由党员带头。和平村坚持实行主要领导责任、分管领导具体责任制,明确村党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委班子成员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在重大项目推进中由村一把手负主管责任,专管条线班子负具体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负监管责任,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在村务管理、村村通、美丽乡村建设、无违建设中,和平村做到了五位一体,即领导干部带头,代表引导,党员和小组长示范,群众参与,相互监督,层层推进。

232D3

▲同学们在了解党建成就

在实地调研中,22级财贸同学们了解到村民原住房四处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给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了很大不便。在启动宅基地平移项目后,村委会将村民居住地集中一处,极大方便对和平村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极大方便为全体村民配备专业物业服务、安装电梯和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和服务。

▲同学们在和平村内合照留念

在新型乡村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党支部切实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落实解决方法:这一点让同学们近距离看到“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模范。负责人何超这样说,“2019年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和老百姓打交道,充分了解他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场所的需求”,“我们做得怎么样,老百姓说了算,一定要让村民满意”。讲解员以村民集中居住地点为基点,和同学们分享为了设计村民新家的艰辛过程。为了将“乡村烟火”保留在集中居住地,满足农家人在自家的院子里养花种菜的需求,社区尽可能给村民提供更大的公共空间,保留公共阳台,将公共区域和屋前花坛统一进行绿化种植和规整,种植以柚子树、狗尾巴草为代表的多品种植物,增强了社区的自然色彩环境。在中国乡村,邻里关系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项目一期,房屋不仅融合“现代风”装修元素,还运用“空中村落”设计理念,村民不用下楼就可通过连廊在社区内相互串门、走亲访友,维持了邻里乡情。老龄化问题在和平村也很明显,大部分青年到市区务工,和平村留下的,也多是老人。过去子女总是担心老人年纪渐长,照顾不好自己,而现在新居边上的新邻居依旧是村里老相识,彼此互相照应,平时一起讲讲话,一点也不孤独。屋内的装修也极具巧思,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设计“新中式”“极简风”不同装修风格对应不同价位,满足村民多样化的喜好和需求。

来到张马村的22级金保同学们对此也深有感触。在当地村民的介绍下,同学们得知,在张马村,党员干部自告奋勇担任河长肩负治理、监管水源的重任;党员们群策群力,为张马村的新设施、新管理建言献策;团支部定期召开会议,了解村民心声、落实解决措施。


“昼出耘田夜绩麻,乡村儿女各当家”


在欣赏了乡村美景、了解了党建成果之后,同学们便来到农田上,体验农耕。

22级经济学系的同学们开垦垄沟、松土平土、种植蔬菜幼苗。他们很快挥舞起铁锹与锄头,在荒芜的土地上弯腰耕作,虽然也有技巧与心得,但更明显的是体力与臂力的消耗。在一下下落铲扬铲、一声声掘土沙沙中,田间垄沟逐渐有了形状。同学们意识到:这片田地离他们的教室很远,却离他们的课本很近。劳作的过程中,轮流使用的锄头和铁锨让大家体会到生产资料的重要性,“你倒土、我压平、他浇水”的配合让同学们亲眼见证社会分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同学们在劳作

与此同时,22级财贸同学们开始了农事劳作和草莓种植的劳动实践。在草莓种植任务中,草莓专业培育人士跟同学们进行了交流。长三角土地稀缺,单纯的农业种植无法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种植经济作物、三产融合是必然的举措。和平村素有“中国蟠桃在金山,金山蟠桃在吕巷,吕巷蟠桃在和平”之称,园内的产品“皇母蟠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因此,依托独特的优势,当地建设了以水果主题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种植各种特色水果,做到了季季有特色,月月有瓜果香。专业人士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他们产业发展的路径、草莓的前世今生,然后开始指导同学们种植草莓。他们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前一天才从浙江运送过来的草莓苗品种、培养土施加量、水施加量、盆栽盒子使用方法以及将草莓带回校园后的注意事项。带着雀跃心情,同学们将自己种下的草莓带回,期待幼苗继续生长,结出甜美的果实。

▲同学们在了解当地草莓种植情况

轮到农事劳作部分,同学们拿起锄头,踩进泥土,在和平村负责人伴随下,学着农田里叔叔将田地锄成适合播种的形状,种植青菜、蒜头等,忙得不亦乐乎。同时,同学们乘车抵达火龙果种植基地,深秋之际,园内的一排排火龙果正沐浴着阳光,长势良好,他们挽起袖子,脚踩泥土,亲自浇肥、剪枝、搭建支架,参与到火龙果的一生当中,感受到热带植物的别样趣味。

▲同学们在采摘火龙果

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22级金保同学们也在热火朝天地劳作。他们在土地上将杂草除去并翻地松土。在一碧万顷的蔚蓝天空下,远处是金黄丰收的麦田,近处的锄头在明媚阳光下闪闪发亮,同学们挥舞着锄头,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与地面亲密接触的声音,仿佛是奏响着的劳动号角。一下、两下,原本杂草横生的土地上逐渐露出了褐色的泥土。在同学们的不懈劳作下,原本嚣张的杂草悻悻逃窜,泥土露出它本来温暖又厚实的模样,拥抱着每一个在它之上辛勤劳动的孩子。

▲同学们在劳作

“嘿咻!”东夏村传来一声声令人热血沸腾的劳动声,原来是22级UIPE的同学们正紧锣密鼓地在田上劳作。时值玉米与地瓜的收获时节,戴上草帽和手套,扛起农具,轮到同学们下田的环节。吃惯了剥好了煮熟了的甜的糯的玉米,长在秆上的玉米还是第一次见,有些个头很小的被叶子包裹着难以辨识,而他们又接到了不能留一颗的要求,便在秸秆上细细摸索,将一颗又一颗的玉米收入框中,再拿到立在田间的树杈弹弓上选好角度,控好力度地发射出去,玉米棒从便剥落出来,他们在劳动中掺着令人开怀大笑的快乐。

▲同学们在摘玉米

隆起的田垄上缠绕着大叶子的藤,这是有地瓜藏在土里。一开始铆足了劲去刨土,却被身旁的老伯高声提醒别伤了地瓜的皮肉。可不论同学们有多小心仔细,那地瓜千奇百怪的形状总会出乎我们的预料,一不留神,手中的铲子就刻下一道痕迹。随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地瓜被扛出田里,劳动接近尾声。

▲同学们在摘地瓜

在为田地翻土的时候,板结的土壤随着一脚深一脚浅的铁锹上下,很快变得松软,这时刨出一个个土坑,插上菜苗,培实土壤,一茬种植的交替便已经完成,这让同学们也要思考这乡村振兴中的新老交替。来自22级UIPE张睿哲同学觉得:通过参与农活,与农民同耕同作,更能让我们去体会到一个种田人的所思所想,能让我们在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乡村振兴方案时更切实地考量农民自身幸福感与获得感的保障,而非是如同空中楼阁般想当然地“为农民好”。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农家,就得吃着用农家土灶烧出来的农家食材。在劳动实践中,无论是会做饭的还是不会做饭的同学,都撸起袖子,自己为自己准备香喷喷的饭菜。

22级UIPE同学们,兴高采烈地从农地里挖来种的毛豆鸡毛菜,洗净、切好,还有农家田里喂养的土鸡,都是没经过冷冻和运输的最新鲜食材,加上用柴火烧起来的土灶铁锅,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互合作,热火朝天,在烟熏火燎中为干了一上午活的自己呈上一盘盘满意的菜。

咸香爽口的焖肉饭则是22级金保同学亲手制造的美食。他们分组准备饭菜。小组成员搬来重重的铁锅、烧饭的柴火、准备的食材,生火、洗菜、切菜、下锅、加调料、焖饭,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虽然有手忙脚乱,也有意料之中的糊锅,但最终,喷香扑鼻的焖肉饭新鲜出炉。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进行了馄饨的制作。从切菜、调味、准备馅料,到包馄饨、煮水、下锅,一切都顺利进行,经过三个小时的制作,同学们吃上了热乎乎的馄饨,美味抚慰了奔波。

22级财贸同学们的将劳动任务更新为体验传统的做饭方式,亲手做一顿柴火饭:全班同学分成九组,领取食材、生灶火、借食用油、洗菜、放调料、炒菜……同学们的动作难掩生疏,但大家都大胆尝试、敢于动手,整个长廊荡漾着做柴火饭的快乐。不娴熟的做饭动作难免许多意料之中的意外,地锅烧起了旺盛的火苗、刚出锅的菜冒着烧焦的气味,幸好有专门在旁边的负责的工作人员帮助熄火和提供指导,柴火饭终于在磕磕绊绊中完成了。不知不觉间,夜幕完全笼罩了大地,旁边也已点起小灯,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柴火饭,向大厨表示肯定,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动作也许是生疏的,菜也许是半生不熟的,但同学们真正体验到了做饭的快乐,体验到了搭伙作伴的亲密感和成就感,体验到了学校之外乡村家里的温暖。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见到了乡村的美,22级经济学系的同学们开始动手创造美。同学们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制作非遗土布工艺品,并体验创作五谷丰登画。土布翻转,针线穿梭,一个个纹饰精美的手工纸巾盒在我们手中初见雏形。线条勾勒,五谷飘洒,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画布上逐渐生动立体。

▲非遗土布制作过程

江南水乡的田园牧歌里,奉贤土布的一丝一线中,蕴藏着无限的劳动智慧,村里淳朴的“手艺人”织出的每一块土布,经过了他们的劳动,成为了最珍贵的文化传承,令其倍感自豪。同学们又以五谷为笔墨,勾勒出一幅幅蓝图,以自己的方式播撒下经世济民的种子。

▲同学们制作的五谷画

22级UIPE的同学们则进行了东夏村结合传统人文乡旅文化推出的归属六艺之一的射艺体验。静站靶前数十步,持弓推满月,屏息凝神,待一瞬,翕忽发矢,架势凛然,只是不知箭落何处。倒是有百步穿杨正中靶心,周围纷纷献上掌声与欢呼,而这位神射手也惊喜合照留念,记录这份精准。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青山”


这两天的实践活动,脚踏在这片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同学们从躬身耕耘的劳动中学到了很多不囿于书本中的知识。他们看到了国风艺术如何赋能乡村脱贫,源自艺术、超于设计的美学如何助力人民安居乐业;他们懂得了乡村振兴是个全方位的大工程,经济建设需要与当地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他们明白了要用好、盘活当地资源,扎根泥土,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每个村庄的脱贫蓝图;他们在劳动中投射自身、在田野中锤炼身体、在实践中充盈精神,他们手捧乡村泥土,在大地上看到了一个个村庄脱贫致富的中国故事。

乡村、城市,落后、振兴,产业、文化......这些名词零零星星地浮现在同学的脑海里,但对于那些扎根乡村的青年们来说,每个名词都要用一整个青春去实践、去体会。李克强总理“年轻的时候,裤脚上沾满泥巴,手上满是茧子”;他们也知道了,九百六十万平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田垄上的徙倚徘徊,又有多少星空下的辗转反侧。

从繁华的五角场到质朴的和平村,从钢筋水泥的城市到自然纯朴的农村,同学们明白,他们亲手触碰到了那片养育了上千年人类的土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所有人也不应该抛下农耕的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片土地跨越千年,依然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促进传统乡村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乡村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从这四座脱贫攻坚示范村落各有特色的脱贫之路,让22级经院学子也懂得:脱贫攻坚,不是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是一场注定胜利、志在必得的轻松远征,而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上下求索,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灵活变通,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奋斗,是“杀出一条血路”的破釜沉舟,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突围,是一条在无路中走出的新路、好路。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青山。”推动乡村振兴,大家依然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