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China)官方网站-BOB SPORTS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活动回顾 | “榜样的力量:学长分享系列”第六期主题活动——2011届学长商业研究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3-10-25  浏览次数:

10月10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榜样的力量:学长分享系列”第六期主题活动在邯郸校区第六教学楼H6101教室成功举办,并在腾讯会议同步线上直播。

本次活动的报告人包承超学长是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2011届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专业本科毕业生,曾任长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现任国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兼任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专业硕士项目校外导师(业界导师)。包学长曾获2022年新财富最佳策略分析师第二名、2022年水晶球奖公募组策略第一名、2022年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策略第二名。本次活动包学长为同学们分享了他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研究的体悟,由2021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周云龙同学主持。


▲包承超学长分享

包学长回忆了他学生时代在数理经济班的故事,从做研究必备的四个品质、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异同、做好商业研究的几层境界、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研究——心性(精神世界)、对实习生日常工作观察的一些体悟、职业选择中的几个误区六个方面,分享了他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研究的经历和体会,并给同学们提出了真诚和中肯的建议,让线上线下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经济学研究的价值和商业魅力,体会到了商业研究的精华。

一、做研究必备的四个品质

为什么会选择讲述这个话题?包学长说道,他在复旦数理经济班和硕博连读班积累了7年的理论经验,从2014年工作至今又积累了10年的工作经验。他对这两段人生经历有着不同的体悟,希望能和同学们进行分享。包学长先是简单介绍了他在复旦读书时的经历。他来自第三届数理经济班,从数理经济班毕业之后进入硕博连读班,师从陈钊教授,在复旦经院做了7年的纯理论研究。包学长告诉我们,他当时做了很多学术研究,感觉自己还可以去尝试一下真实世界的金融实战。于是他选择从硕博连读班提前硕士毕业,走出象牙塔,踏入商业研究的世界,感受商业实战。他分享了四点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都需要具备的品质。包学长认为,真正做到以下这四条的人是极少数的,要真正做好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点是为人正直诚信——金融业的本质是信任,做学术研究同样如此。这一点看起来最简单,但其实最难。因为品质最难改变,而所有的研究,都可以花时间去改变。包学长告诉我们,他身边商业研究做得好的人,都是为人正直诚信的。金融业也是服务业的其中一种,服务业是一个人与人打交道的行业,而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有了信任,才能做好研究。

第二点是性格耐受坚忍——做长期正确的事,需要更强的容纳力。无论是商业研究要做的报告,还是学术研究要写的论文,写和改的时间都十分漫长。要做好的研究,大家需要有更强大的耐心和耐受力。

第三点是研究勤奋专注——有再强的能力也需要勤业去发挥。商业研究对智商要求不高,当大家的智商都够格时,勤勉和专注力就变得很重要。包学长告诫我们,在他面试实习生时,他会非常抵触在不同实习单位反复横跳的人。频繁地更换实习单位说明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专注力。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商业研究,如果你在一个事情上没有沉下心来去勤奋地做,那么是不可能取得成果的。

第四点是对行业的热爱——尽量不成为盲目的勤奋但不热爱行业。获得成绩的边界一定取决于你热爱还是不热爱这个行业。很多行业,大家看起来挺勤勉的,每个人看起来都在加班,但成绩平平。因为盲目的勤奋没有太多意义,是否热爱这个行业将决定你未来成绩的边界在哪里。这四点的前两点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关乎一个人的本性。研究实力固然重要,但诚信是最基础的条件。包学长提醒我们,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在许多要素基础上都是相通的。而这些最基础的要素都适合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培养起来。

二、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异同

接下来,包学长比较了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的三点异同。

第一点是因果关系研究 VS 相关关系研究。经济学的学术研究侧重因果关系研究,而现实中的商业研究却过于关注相关关系研究。目前,商业研究的因果关系主要来自于分析师的直觉,以及历史归纳中的大概率判断。比起学术研究,商业研究更贴近现实世界,虽然研究严谨性不足,但因果关系科学性反而不会差。包学长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最近圈内有一个挺火的研究,探究一个基金经理的业绩和颜值的关系。这种研究在包学长看来意义不是特别大,因为相关因素太多了。包学长补充道,较好的商业研究一定是因果关系论证得很清晰、逻辑链条非常简单。他个人商业研究做久了之后,明显感觉到,如果A推导到B的逻辑链条特别长,那么这在大概率上就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最终在真实世界中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

第二点是模糊的准确VS精准的错误。对于商业研究而言,思路、逻辑和推导的直觉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而数据却不是最重要的。包学长的团队的很多流传几年的研究,基本上都依赖于低频,却广泛使用、甚至可以说是单薄的数据。大数据时代,很容易让分析师陷入极度依赖于精准、高频的数据来思考问题,但这种行为其实是现象跟踪,而谈不上思考。框架思想往往是“模糊的准确”,高频跟踪恰恰可能是“精准的错误”。好的研究是“模糊的准确”和“精准的错误”的结合。

第三点是做归纳VS做预测。对于商业研究而言,做好归纳不容易,能做好复盘、做好归纳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研究了。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做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也可以发顶刊。进一步地,做预测则是在做好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包学长告诉我们,在他做了很多年商业研究之后,充分认知到商业预测准确度天然很低。如果预测对的概率很低,那么为何还要做预测呢?这是为了对自己的研究框架不断修正,尽可能让研究框架能够包容多数情景。而归纳就是帮助形成好的框架的必经之路。

三、做好商业研究的几层境界

(一)阐释易方达萧楠总的访谈

包学长阐释易方达萧楠总在一次公开的访谈中,提到心目中“什么是好的研究”的三个层次。从个人成长轨迹来看,也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基本研究能力,也就是要精通数据。这包括能不能把数据记得滚瓜烂熟,把公司的报表细节讲清楚,公司的产品结构查清楚,公司的上下游关系理清楚,公司的治理结构说清楚等等。优秀的研究员在两年内能把第一点做好,很多人做到第一点就以为自己很懂,但这其实才是初阶水平。

二层级是高尖研究能力,也就是“知其所以然”。高尖研究能力有几个重要的点。其中,第一点是本质思维。就是要弄明白一个公司做生意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点是研究史观(也称历史观)。就是要把这个行业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这个行业经过很多年的演进,演进到今天这个位置,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格局,形成了今天这几个玩家,把这几点看透。做研究得知道研究这个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比如,茅台为什么那么贵,这就是生意的本质。对历史观要掌握得很好,酱香酒茅台肯定不是第一家,为什么20年前茅台不是最贵的。这就是大家要去想的。做到第二层级已经很困难了,悟性比较高的,三到五年内,能做到第二层级。

第三层级是终局思维,也就是逻辑推演。包学长让我们思考——你研究了这么多行业和这个公司的历史,那么你觉得,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格局是怎样的?它的格局是寡头垄断还是大家都一样,是强者恒强还是继续分散等等。未来这个行业会如何演化,大家都要有自己的逻辑判断,而这些判断上的变化要有数据和逻辑支撑。

第四层级是抽象模型能力,也就是框架思维。这才是真正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包学长认为,这一点是商业研究最为看重的,优秀的研究员身上的闪光点就体现在这里。 那么什么是抽象模型能力呢?包学长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大家以前学初等数学的时候,会去算三角形、矩形、圆形的面积,但图形复杂一点了以后,很多人就不知道该怎么算它的面积了。 后来有了微积分这个工具,大家又会发现复杂图形的面积就可以计算了,因为此时有了更高阶的工具来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高阶思维工具。好的研究员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在研究中卡在了某个地方,想不明白的时候,如果有研究员站出来给我们提供一种高阶思维工具,那么在有了它之后,我们看很多问题就会一马平川。这个第四层级基本上是很难达到的,在包学长看来,能达到的研究员可能非常之少。包学长谈到,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通常更多是直接跳过一、二、三层级,直接训练和培养学生们的第四层级。而业界的商业研究则就是从第一层级开始做起的。他最后感慨道,学术研究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同时注重这四种层级的能力提升,长远来看会成长得更好!

(二)结合学长个人经历的落地版解释第一层要精通数据,把书读厚。

这是在入行两年内,每一个优秀的分析师都应该做到的。大家要拼命地看文章,好的研究、差的研究都要去看,先把书读厚,未来才能更好地把书读薄。

第二层要理解生意本质,把书第一次读薄。理解生意本质,即是把覆盖的行业的商业模式捋清楚,要看产业历史——这是把书第一次读薄。没有一个行业可以躲得过产业生命周期。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成长,行业会出现洗牌。洗牌过程中,有些企业会被淘汰,有些企业会活下来。也没有一个行业能够脱离产业生命周期的规律。

第三层要学会做横向比较,能够把同样模式和运行逻辑的产业归纳区分出来。做行业股票研究时,第一件该做的事不是动手做数据,而是把这个公司的历史好好读一下,把历史摸摸透,判断一下这个公司处于周期里的哪个位置。与此同时,对不同产业的运行模式和逻辑进行横向比较和归纳区分也至关重要。

第四层要学会形成框架,尽可能地理论化。理论化的内容,落地到应用时,追求的是大概率和逻辑性——把书读得很薄。包学长感慨道,他做了很多年的金融市场策略研究之后,最终还是能发现理论创造者的智慧,只不过当时在学校做研究时没有实际的感悟。包学长随后细致分享了高频数据下的跟踪案例和低频数据下的深度研究。在高频跟踪案例方面,他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整体行业和细分领域(市内消费、文旅消费、购房、出口、耐用品消费、建筑、制造等)进行了自己的解读。他认为,高频数据更适用于跟踪,而不适用于中长期判断。在低频数据深度研究方面,他指出,重要的是一个深度的想法,一个好的模型,一个好的故事。他尝试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统一“估值”与“盈利”的分析框架,结合产业成长期、洗牌期、出清末期、龙头进阶的生命周期框架图,分析了产业生命周期、估值、资产久期之间的关系。特别在谈到对“估值”的认知时,他指出,估值的本质反映的是“久期”的概念。当一个行业在成长期的时候,大家会把它未来的空间放大,这不仅把久期拉长了,也把估值提升了。而当一个行业走到底部的时候,估值一定是很便宜的,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行业没戏,久期非常短。但是机会可能也就正在此时——这时候龙头公司开始慢慢崭露头角,估值有了变高的趋势。过去七年,茅台股票的增速逐年下降,但估值却增长了。这个公司用时间证明了自己能活得更长,即久期会更长。因此,我们看问题要从产业生命周期这一视角去思考,很多问题都躲不开这个框架。

四、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研究——心性(精神世界)

在心性的培养方面,包学长分享了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点是冷板凳 VS 获得感。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最大的差别在于,做学术研究的人要有更强的忍受“坐冷板凳”的能力。商业研究出成绩天然要比学术研究快,更有获得感。但不同研究方向“坐冷板凳”的时间长短和获得感也有差别。所以,包学长说道,他们在招宏观策略实习生的时候,对博士生的偏好是非常高的。因为博士生的耐受力往往会更强。打基础绝对不是多出去实习,这些基础是之后可以通过时间追上的,本科期间非常建议大家认认真真读书,把每一门课都学好。认认真真读书,对心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长远来看,学术研究和商业研究都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第二点是要思考一个问题:时代选择了什么样的你?VS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时代?很多小伙伴思考后者,大家往往会忽略前者。毕业后入行两三年会有一个十字路口。包学长告诉我们,他会想第一个问题更多,而不是第二个问题。包学长于2013年进入金融行业实习到2014年毕业至今,回头看,他自己认为没有太多的选择是自主做出的选择,职业生涯的前期几乎都跟“缘分”有关。但他自认为一路走过来还是比较顺利的。重要的是你的人品、你的性格、你的热爱。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心性,也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点是研究的周期性 VS 周期性的研究。无论是选行业还是做研究,大家都会回望,看看过去几年这个赛道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任何事情都是有周期性的。行业有产业生命周期,大部分研究也都有周期性,战略上要重视研究方向的长期重要性——这不仅是心性问题,也是实际研究上的问题。而战略上的功夫往往没有那么多获得感,这时候很需要我们对长期重要且正确的判断的坚持。5

对实习生日常工作观察的一些体悟实习生是介于“象牙塔”与“社会人”的中间角色,也反映出了大家的一些不理想的研究习惯。包学长提到了实习生在研究和职业选择、学习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第一个问题是有点“太着急”。包学长跟大家强调,他作为一个面试官,并不认为实习经历越丰富、越资深就越好。同学们在职业选择中不要“太着急”,更需要想清楚的还是自己性格是什么样的,适合和喜欢做什么,然后专注地做下去。

第二个问题是喜欢“趋势外推”。包学长说他们招实习生很难找,因为很多人觉得看总量很累、很难,获得感很低。大部分人这么想,很少有人来投总量的实习。很多行业大家会觉得很累,想去获得感很高的行业,但是这些行业竞争者也就非常多,而且未来这些行业也不一定就发展得更好。所以大家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不要过于“趋势外推”。

第三个问题是容易“眼高手低”。实习生们眼高手低的问题很严重。很多人头一年实习,看不上做数据的更新、做图表这些基础工作,他们好的研究写不出,一些简单的数据更新又不想做。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表现,也是一种“投机心态”。很多学生常态如此,但大家要去克服。包学长他们当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第四个问题是希望“别人更为自己负责”。实习生们在学习和工作上总是希望“别人更为自己负责”。实习生们处于学生和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过程,觉得很多事情是要别人来跟他讲的学生心态,这种心态需要调整。但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人而言,当他自己都不为自己负责时,别人也不会为其负责。所以,评估一个实习生是否优秀,既要看其能否展现出很要强的工作态度,又要看其是否愿意为自己负责。这就是从学生到社会人的状态切换。以上四点会让实习生们在研究和求职上出现行动变形。包学长认为,这是在学校生活中没有很好地思考和习惯培养带来的结果,希望还在学校读书的同学们能多加注意。6

总结:职业选择中的几大误区

最后,包学长总结了大家在职业选择中会面临的几大误区。一是,学什么专业其实并不重要——不要拘泥于对复合型专业的追求;二是,不用跟同龄人去聊职业发展——你听到的永远是你想听到的;三是,性格决定职业选择的终点——能力是比较容易锻炼的,但性格不是;四是,做一个容易被时代选上的人——不要整天想着时代会如何变化;五是,趋势外推在职业选择中是个常见病——与其聊短期,不如看长期。围绕包学长的分享,现场和线上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提问和充分的互动交流。问题涉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周期性发展、趋势图的制作技巧、学习和实习的时间平衡、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的疑问等。针对这些问题,包学长都一一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其中,针对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学长建议大家不要想着很早就去实习,在大一和大二要多读书,打好基础,更有助于长远发展。同时,学长也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欢迎同学们私下向他进一步请教。

▲活动现场

本次主题活动,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包承超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真诚的关切,而学长敢于尝试的勇气、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相信这次学长“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研究”的精彩分享可以满足同学们对商业研究的好奇,对学术研究与商业研究的深层联系,以及对未来实习与实践、成长与发展规划等多元化的选择需求的深入思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本次活动中有所收获!最后,希望我们的“榜样的力量:学长分享系列”活动能点燃更多学生内心奋斗的源动力,以优秀的老师们和学长学姐们为榜样,不断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