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下午,由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和复旦大学教育部金融创新研究生开放实验室举办的金融专硕研究生金融科技课程设置圆桌讨论会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11号楼303会议室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围绕金融专硕课程如何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调整并形成符合新潮流的课程体系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副院长、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金清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莉亚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小能教授,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仲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副院长欧阳红兵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CGA中心主任龚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张顺明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李鲲鹏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商业智能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常晋源教授,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康教授,国家会计学院马长峰博士,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张宗新教授,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富教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徐明东副教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周光友副教授,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沈红波副教授,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国际金融系主任宋军副教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姚京副教授等来自校内外的2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次讨论会。
图1:从左往右依次为张金清教授、刘莉亚教授、朱小能教授
讨论会由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副院长、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金清教授主持。他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讨论会的各位专家,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由衷感谢。张金清教授首先介绍了开展本次讨论会的背景,他指出,金融科技正渐渐渗透到金融业的各个领域,未来势必对金融业态的运转方式乃至经济金融专业的学生就业都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复旦经院尽管在专硕培养方案中设有金融科技方向,但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课程内容,均未真正体现出金融科技的特色。因此,现有的课程体系应如何改革,具体要包含哪些课程?又应该如何平衡好金融科技课程与传统金融课程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复旦经院在即将进行的金融科技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张金清教授邀请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就各自学校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经验分享观点,为复旦即将进行的金融科技课程改革指点迷津。
对于金融科技科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莉亚教授介绍了国内高校有关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主要的两种模式。一是设置专门的系所和专业,目前国内有20多所高校设置了金融科技培养方向或专业;二是“金融+计算机”培养模式,这也是上海财经大学目前采取的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设立了金融科技基地班,该基地班由金融学院统一制定培养方案,金融学院和信息学院的老师联合授课。目前上海财经大学在金融科技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也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小能教授结合与金融机构交流的心得体会及财大在金融科技课程设置与学生培养中的经验,指出了金融科技课程设置所面临的挑战:即课程设置是偏场景还是偏技术。他在与华泰证券、东证期货等实务机构的交流后发现,学生学场景快、学技术慢,因此适宜在攻读学位期间把技术基础夯实好。朱小能教授认为,如果同时兼顾场景和技术,可能两边都学得不深。上海财经大学目前倾向偏技术,通过生源筛选,可以保证学生具有一定金融基础,这样技术的场景应用便容易落地。
图2:从左往右依次为李仲飞教授、龚朴教授、张顺明教授
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仲飞教授对金融科技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设想。李教授认为,在适当保留传统金融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对选修课程体系进行改进。例如,将选修课程体系设置成两种“套餐”,一种偏传统金融理论,另一种偏金融科技实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和需求进行选择。在中山大学目前的金融科技课程改革实践中,尽管课程体系主体仍然偏传统金融,但在不断尝试以开展讲座的形式拓展学生关于金融科技的知识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CGA中心主任龚朴教授对李仲飞教授提出的课程设置方案表示赞同,并指出:金融专硕时间短,课程密度大,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并转化为应用。在本科阶段可以教授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但到专硕阶段再讲基础知识就不合适,而实务内容纷繁复杂,于是就面临课程内容如何设置的难题。因此,通过课程“套餐”的设置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失为一种从学生需求出发的课程调整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张顺明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有关金融科技培养的一些经验。他表示,人大的金融科技教学人才储备不多,因此目前的授课主要以外请专家为主。张顺明教授认为,技术在金融科技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而Python等编程语言是必修科目,而金融知识可以在实务环境中边干边学。华中科技大学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副院长欧阳红兵教授则以Python课程在校内的受欢迎程度为例,对张顺明教授的看法表示认同。他谈到,在华中科大所开设的课程中,一位老师不设学分的Python语言受到了专硕和学硕的高度欢迎,出现每节课都爆满的现象。这个现象反映了目前课程设置的缺陷,即课程设置没有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对于未来的金融科技课程改革,欧阳教授认为在要求学生掌握Python语言的基础上,还要多修一门数据分析课程,并倡导金融专硕学生基于金融科技的课程内容进行毕业设计。欧阳教授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商业智能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常晋源教授的赞同。常晋源认为,在将数据分析和编程设置为必修课的同时,可以逐步尝试将与本科教育区别不大的专硕课程取消,或淡化传统的文科类课程,使课程体系能够更好服务于金融专硕的应用场景教育目标。
图3:从左往右依次为欧阳红兵教授、李鲲鹏教授、常晋源教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的李鲲鹏教授认为,金融科技是金融与计算机的结合,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应体现在是偏重金融还是偏重计算机。首都经贸大学的金融科技课程以金融为主,加一点技术知识。但他同时指出,对于理科背景比较好的学生,特别是复旦学生来讲,应该更偏重计算机技术。从现在的就业情况来看,金融科技的从业者既有金融背景的,又有计算机背景的,但是缺的是既有金融背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李鲲鹏教授建议,学生如果想在就业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在不能欠缺金融经济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图4:从左往右依次为谢康教授、刘庆富教授、张宗新教授
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康教授对金融科技专硕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编程技术是一种工具,学生必须掌握编程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能力考虑是否学习更深的编程基础;第二,学校可以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校企合作,邀请业界的人为学生讲授金融科技实务的前沿应用,而学校的老师主要负责经济金融理论部分的讲解;第三,允许专硕学生以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替代毕业论文。学生可以结合现在的区块链金融和大数据技术,探索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的制作。
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富教授将金融科技分为两个层面,金融的科技和科技的金融。这两个层面分别对应大数据如何应用到金融,以及金融如何服务于科技产业。刘庆富教授认为,在金融科技的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经济金融理论,如支付经济学、共享经济学、普惠金融等,在金融科技课程设置时不应忽视这些新的经济理论。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张宗新教授介绍了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近年来在金融科技课程体系设置的成果与探索。复旦经院在过去几年里,陆续推出了“金融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程序化交易”、“量化投资”等课程,受到专硕学生的热烈欢迎。经过进一步探索,决定开设“人工智能”、“非参数统计与机器学习”、“区块链金融”等课程,但总体的课程体系设计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和完善。
国家会计学院马长峰博士指出,金融科技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基础:一是大数据,二是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实务中的金融科技多偏向大数据技术,而缺少经济金融学理论支撑的金融科技应用可能在实务中面临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阿里小贷前期在以技术为主导所构建的贷款模型中,因为缺乏对贷款人经济行为中的信用风险评估,产生了一些坏账损失。由此,马长峰博士认为,技术和经济金融理论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
在两个小时的会议讨论过程中,与会专家逐渐就未来的金融科技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共识:一是课程改革体系的必要性。要顺应金融科技新潮流下技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应用场景,对专硕学生现有的课程进行瘦身,逐步淡化传统金融中的文科类课程,加强对金融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培养;二是赋予课程体系灵活性。在将Python语言、人工智能等技术类课程作为专硕学位必修课程的同时,也尝试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设置课程套餐,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三是技术类课程与经济金融理论的共生性。学生在掌握新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金融科技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很多新经济金融理论,以及对自身经济金融素养的培养。
会议最后,张金清教授对各位参会专家提供的建议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表示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坚定了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对金融科技课程的改革信心。张金清教授强调,金融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打破经济金融的基本功能和特征,而是为了让金融的功能发挥得更好。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应作为工具类课程加入到原有的教学体系中,且不能削弱对学生经济金融逻辑和素养的培养。当然,具体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本次金融专硕研究生金融科技课程设置圆桌讨论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撰稿人:张剑宇,刘小菁,龚懿婷)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站
2019年12月29日